卢章平,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曾任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镇江市委会主委,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市政协副主席。他在参政议政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多篇调研、社情民意信息被国家和省级采用,并获得省领导批示。
走进卢章平教授的办公室,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其办公桌上摆放着的一摞摞书。《东风·西风——赛珍珠作品选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跨文化阐释的多维模式》《灰狼群效应——产业数字化的临界点革命》……为何要读这么多书,卢章平自认为是一名“跨界学者”。近日,江苏省政协为加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首次面向社会相关领域聘请了20位社情民意信息特邀专家。因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卢章平获聘为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特邀专家。
1998年6月加入中国致公党,担任过镇江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致公党镇江市委主委,作为民主党派的资深人士,卢章平吐露肺腑之言:“我只是为国家为社会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假如能够发挥一点作用,那么和自己付出的相比,其价值要大得多。”话语间折射的,不仅是一名民主党派人士的责任担当,更是一名高校教师的价值坚守。
参政议政仅靠热情远远不够
“组织上把你放在什么位置,你就应该沉下心去开展工作。我想,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卢章平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是这代人身上的普遍特质。
不管是在机械工程学院、工业中心、图书馆工作,还是担任镇江市政协副主席、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府参事,他觉得这些只是工作岗位的变化,一个社会人最该做的就是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的发挥,应该是沉浸式的”。
做好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可以说,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卢章平强调,如果不怀着对参政议政工作的热爱,如果不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是绝对不可能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
一开始参加民主党派工作,卢章平也认为参政议政和高校教师的工作关联不大,甚或会影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后来才发现这其实是种误解。随着研究视野和工作视野的拓宽,卢章平愈发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立足专业可以推动参政议政,参政议政也能促进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本职工作,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参政议政的最大心得”。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也是推动制造业“数改智转”的重要支撑。2017年,卢章平结合自身机械工程专业背景,敏锐地洞察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此提交调研报告,建议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产业,逐步形成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打造江苏创造的拳头产品。
向上、向外、向下看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因”。卢章平紧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目标把其作为高校教师的工作指向,亦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中心。
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中央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2020年10月底。致公党中央一行赴四川省广元、巴中、南充、绵阳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这其中,就有卢章平的身影。
专业学科背景与脱贫攻坚工作完全搭不上边,卢章平如何成为了督查调研组专家呢?原来,2020年初,卢章平敏锐地关注到当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出台的大量政策之间是否会出现空白、重叠、矛盾?聚焦这一主题,卢章平对2016-2020年中央各部委、省市脱贫攻坚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了脱贫攻坚战略的思考与启示。致公党中央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将卢章平吸纳为督查调研组专家,重点了解脱贫成果的巩固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眼睛要向上看,了解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规划、政策、导向,关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还要眼睛向下看、向外看。”卢章平相信,关注社会,总有回响。镇江市60至69岁老年人乘坐公交刷卡时提示“幸福卡”、70岁以上老年人提示“长寿卡”……这样暖心的提示音优化建议就来自于卢章平。
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种“双向奔赴”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担任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生导师,卢章平指导学生更多关注老龄化社会,用设计思维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很多学生的设计都与助老或者康复主题有关。在指导管理学院学生的过程中,关注低碳产业链的问题,卢章平引导他们针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双碳战略下江苏产业链存在的问题、需要突破的难点。“往往完成一篇硕士论文的同时也能产生一篇相应的决策建议,”学生的成长让卢章平收获教书育人的自豪。他的学生也更坚定了学术研究的信心,“看到自己的决策咨询报告被采纳,我感觉自己的研究落地了,有了意义和价值。”
心怀“国之大者”,做到双尽职
近年来,卢章平发挥专业优势,领衔承担了多项调研课题,积极参政议政,多篇建言献策成果被致公党中央、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办的《参事建议》等采纳,其中《<芯片与科学法案>对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加快推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建议》获省政府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批示。
如何立足本职工作、立足党派工作,做到双尽职?卢章平表示,要找到学术研究和参政议政的结合点。
“高校教师参政议政如果脱离了自己的专业和学科,说明他还是一个外行。当然,也有些年轻老师,在专业方面钻得很深,和社会需求结合得不够紧密,就要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意识,把本职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关联起来。”卢章平认为,高校教师善于研究,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遇到一些新问题或者不熟悉的领域,首先做的工作是开展研究,“要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不去做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实际上这比纯粹的学术研究要容易许多”。
2021年9月,限电限能席卷全国多个省份。作为研究信息行为学的专家,卢章平敏锐地意识到限电限产引发的媒体反响及其舆论,基于大数据抓取,分析江苏、东北三省以及广东三地的限电限产媒体报道,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1年11月,中国社交媒体上质疑动态清零政策的声音有增多之势,在国内外舆情态势复杂多样的紧迫形势下,卢章平带领调研组,不分日夜工作了五天多,24小时不间断地抓取数据分析,撰写舆情分析报告,为下阶段我国防疫工作的设计部署与策略优化提供了现实依据。
在卢章平看来,做研究是一个俯视的视角,或者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而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带着这样的视角反思自己的学术研究,这又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做任何科学研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想一想自己的研究会映射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一个小点上,这样会使得我们的学术研究具备更强的内生动力”。
当然,参政议政工作和本职工作的结合,还离不开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支撑。经济学、历史学、文学、传播学等等,各类书籍卢章平都有所涉猎,“对于年轻的民主党派同志,需要有这样的意识,不断地去积累知识、开拓视野,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这也是他的办公室像书房的原因。
随着民主党派越加重视参政议政工作,卢章平也期待,江苏大学的智库建设可以加强全校的团队协作、资源与人才共享,有组织推进学科交叉研究,在参政议政中更好地聚众智、建诤言、献良策。(转自《江苏大学报》)